踏上鸣鹤古镇的青石板,仿佛踏入时光回廊,一幅江南水墨长卷,正缓缓在眼前铺展。 清晨,古镇建筑如凝固的历史诗篇。...
长城
小学
2025-07-20 627字
黄渊淳
“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”今天,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这首词中写到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﹣﹣长城。 长城的历史悠久。在西周时期,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,周王朝就修筑了
“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”今天,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这首词中写到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﹣﹣长城。
长城的历史悠久。在西周时期,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,周王朝就修筑了连续排列的"列城"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为了防御邻国的进攻,都在各自的边境修筑了长城。秦统一六国后,连接并修缮了各国建造的长城,史称"万里长城"。之后朝代主要是在修缮已有的长城。明朝建立后,为了抵御瓦刺等游牧民族入侵,明长城东起鸭绿江,西至嘉玉关,总长超过万里。现在,我们看到的长城,大多是明朝时修建的。
长城规模宏大,防御体系完备,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之一,它的总长超过2.1万千米。长城由城墙、关隘、烽火台、城堡等多种防御设施组成。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部分,高大厚实,平均高度约7-8米,上宽约4-5米,可以并排行驶2辆汽车,下宽约5-6米。城墙上垛口呈锯齿状,它能为士兵提供拖护。关隘通常在地势险要的地方,易守难改。而烽火台一般用于传递军情。城堡则是长城沿线屯兵和居住的地方。
长城在军事防御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。长城在建造之初,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。在古代,北方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,机动性强,善于实袭。长城的存在像一道坚实的屏障,有效阻挡了游牧民族的骑兵,使他们难以轻易进入中原。在经济方面,长城的修筑需要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,还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。
对于中华民族而言,万里长城从来都不是一座单薄的防御墙体。它象征着团结统一,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;坚韧不屈,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;以及守望和平,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。
标签: 长城
相关文章
最新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