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本网 > 小学 > 一年级 >

呐喊读后感——穿越百年的回响

一年级 2025-07-25 832字 金悠然
翻开鲁迅先生的《呐喊》,仿佛推开了时间的门扉,瞬间置身于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。孔乙己、狂人、闰土、单四嫂子……这些鲜活而悲怆的形象,他们被社会无情抛弃的命运,在

翻开鲁迅先生的《呐喊》,仿佛推开了时间的门扉,瞬间置身于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。孔乙己、狂人、闰土、单四嫂子……这些鲜活而悲怆的形象,他们被社会无情抛弃的命运,在当时麻木的人们眼中,竟似乎成了理所当然。

《呐喊》收录了鲁迅先生多篇短篇小说(注:原小说为十五篇,后《不周山》被移除),他以犀利的笔锋,无情地戳穿了封建旧中国的腐朽、愚昧与人性的冷漠。阅读这些篇章,震撼与悲愤交织,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。

《狂人日记》的冲击最为直接。当狂人在日记中悲愤地写下“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,当初虽然不知道,现在明白,难见真的人!”时,那“吃人”二字,如惊雷般在我脑海中炸响。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:礼教本是维系人伦的纽带,但在那个扭曲的时代,它早已沦为禁锢思想、扼杀生命的重重枷锁,将无数底层人民禁锢为封建制度的可悲傀儡。

体会深入骨髓的冷漠,在《孔乙己》中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残酷。当落魄的孔乙己陷入绝境时,围观的酒客们报以刺骨哄然大笑;“天真的孩子们”只惦记着他袋中的茴香豆;精明的掌柜则只顾着核算着他欠下的十九文钱。没有一丝同情,没有半分援手。在那个冰冷彻骨的时代,人们要么汲汲营营于自身利益,要么麻木地将自己的片刻欢愉建立在他人深重的痛苦之上。也让我为人性的阴暗而感到唏嘘,不禁想问:“人性本恶?”

阅读《明天》,感受悲凉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。旧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,单四嫂子便是他们最真实的缩影。丧夫失子的悲剧人生,她求告无门,只能将渺茫的希望寄托于鬼神。花尽积蓄请来的“神医”,终是场骗局,最终落得人财两空。绝望的她,只能喃喃自语着“明天醒过来”,这微弱的声音里,浸透着被封建迷信思想紧紧束缚的底层百姓,在走投无路之际,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奇迹的无限悲哀。

《呐喊》虽诞生于百年前,但其对人性阴暗面的剖析、对封建枷锁的控诉、对麻木灵魂的鞭挞,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锋利的光芒,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。轻轻合上书页,《狂人日记》结尾那声泣血的疾呼——“救救孩子……”——仿佛仍在耳边回荡,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,时刻警示着我们,冲破思想的蒙昧、挣脱冷漠的枷锁、守护人性的微光!


标签: 读后感 回响 呐喊

免责声明: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,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。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,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!
备案号:湘ICP备2025127569号-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.zuowenben.com【作文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