蝉,自古都是夏天的经典意象,它不是隐喻“高人”,也不是比拟“隐士”,它只是一只有乡土情怀的鸣蝉,是夏风里一缕执...
非遗,是妈妈包粽子的花样、爷爷编竹篮的巧劲儿;是会“开花”的刺绣、能“唱歌”的剪纸;是敲得震天响的鼓点、把木头刻成小动物的雕刻。。。。。。它们不是冷冰冰的老东西,
非遗,是妈妈包粽子的花样、爷爷编竹篮的巧劲儿;是会“开花”的刺绣、能“唱歌”的剪纸;是敲得震天响的鼓点、把木头刻成小动物的雕刻。。。。。。它们不是冷冰冰的老东西,而是一辈辈人传下来的“魔法”。
暑假里,社区组织了“针尖上的非遗刺绣”活动,让我有机会能亲身感受这项手工。一大早,社区工作人员先带我们参观了社区“一平米博物馆”,那里陈列摆放了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:有栩栩如生的凤凰,活灵活现的小鸟,含苞待放的花朵,小桥流水的场景……看着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刺绣,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声,对这次的活动更多了一份期待。
接下来,我们拿到了各自的材料包,我选的是一幅小马,里面有一块绣布、一张参照图、颜色不一的绣线、两根绣针和一个圆形绣框。我们在多名社区刺绣奶奶们的带领下,开始了这趟魔法旅程。奶奶告诉我们:首先,我们要把绣框和绣布组装在一起,这样等会绣的时候布就不会乱跑;接着,把绣线从针眼穿过就可以开工了。奶奶握住我的手教我,还特别强调针尖要对准布眼,拉线的时候手要轻,沿着轮廓线条慢慢走。记着她的叮嘱,学着她的手法,我一阵一线地绣了起来,不多久,小马身体就完成了;我乘胜追击,头绣好了,四肢完成了,一匹马儿就这样出现在了绣布上。奶奶们看了我的作品,直夸我心灵手巧,阵脚压得很整齐,看着自己完工的“小宝贝”,我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。
“轻挑慢捻,细描针线,在时光里穿梭,品味手工的乐趣。”刺绣不是很难的魔法,是一针一线里藏着的耐心,以后,我想绣出更美的图案,把这份老手艺的温暖绣进平淡的生活里。
相关文章
版权声明
最新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