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小学 >

拆解数字的秘密:一堂关于\"14×12\"的数学课

小学 2025-06-29 856字 张筱晗
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,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,我在黑板上写下14×12=?时,教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嘀咕声。 老师,是不是168?数学课代表小雨第一个举手。我笑着摇头:答案正

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,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,我在黑板上写下"14×12=?"时,教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嘀咕声。

"老师,是不是168?"数学课代表小雨第一个举手。我笑着摇头:"答案正确,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。"小雨愣住了,其他孩子也面面相觑。这时我才意识到,他们可能只是记住了算法,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第二天,我抱着一叠彩纸和彩色笔走进教室。"今天我们要当一回'数学侦探',破解两位数乘法的秘密。"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。我先给每人发了一张印满点子的图纸。"假设每行有14个点子,共有12行,怎么算出总点数?"小浩立刻把纸对折成两半:"我可以先算10行,再加2行!"他的方法启发了其他同学,有的把12拆成6和6,有的拆成8和4。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,我在黑板上记录下各种拆分方法。

"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?"我抛出关键一问。经过激烈讨论,小林突然拍桌:"老师,都是在'分猪肉'!"全班哄堂大笑中,我顺势引导:"对!就像把大块肉切成小块,算完再加起来,这就是'转化'的智慧。"

当孩子们沉浸在点子图的乐趣中时,我悄悄引入竖式计算。没想到刚写出竖式,就有人喊:"28怎么跑到上面去了?"这正是我期待的困惑。我拿出彩纸,把14×12的点子图分成10行和2行两部分,用不同颜色标注。"看,28就是2行×14个,140就是10行×14个。"小雅突然"啊"了一声:"原来竖式是把点子图竖着摆!"

最精彩的时刻出现在文化渗透环节。当我展示古印度"格子算法"时,轩轩兴奋地指着一个格子:"这里就是我们的28!"连平时最安静的朵朵都忍不住说:"古代人真聪明,和我们想的都一样。"

课后作业我设计了一个小超市情境:"一箱苹果14元,买12箱要多少钱?"第二天批改时,我发现小雨不仅算出168元,还在旁边画了12行苹果,每行14个。更让我惊喜的是,小浩在作业本边角写道:"原来数学就像搭积木,拆开搭更简单。"

家长会上,小林妈妈告诉我,孩子现在去超市都要算"15×15"的酸奶价格。最让我感动的是期末时,孩子们送我一幅集体创作的"数学秘籍":左边画着拆分的水果,右边对应着竖式步骤,中间写着大大的"分而治之"。

现在每次走过教室,都能听到孩子们争论哪种"分法"更聪明。看着他们眼里闪烁的思考光芒,我忽然明白:真正的数学不是记住168这个数字,而是理解为什么14个12加起来会是168。就像种下一颗种子,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高,而是它如何在孩子们心里扎根、生长。


标签: 拆解 数学课 秘密

免责声明: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,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。若发现非授权的原创作品,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!
备案号:湘ICP备2025127569号-1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.zuowenben.com【作文本】